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抢农时、抓墒机。在淄博市高青县木李镇春播农田里,村民们正忙碌耕作。那来回穿梭于田间的一道道身影与土壤上新覆好的一条条白色“长龙”交相辉映,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耕作图。
时值中午,在木李镇环济村的春播农田中,村党支部书记杨海燕和村民查看地膜覆盖玉米的长势情况。“我今年选用的是加厚高强度地膜,后期更易捡拾,不会残留在地里造成耕地污染,并且能回收。更令人高兴的是我们购买这些新地膜还有政府补贴呢,原价120元的地膜我们只要花60元就可以买到,实在太划算了。谢谢杨书记给我推荐的加厚高强度地膜,确实解决了咱们老百姓多年的后顾之忧。”环济村村民于桂芝一边查看地膜覆盖玉米的发芽情况,一边开心地说。
俗话说“地膜盖一盖,农业增收几百块。”近年来,伴随着农用地膜的大面积推广,农膜残留造成的“白色污染”已成为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。为系统解决这一难题,木李镇在上级农业部门的帮助指导下,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,为农田土壤穿上了“环保新衣”,从而有效防治农膜残留“白色污染”,保护土壤,为农田“清肺排毒”,还农田于绿色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据了解,0.01毫米地膜残膜回收率在45%左右,而0.015毫米加厚膜的残膜回收率可达95%。木李镇今年引进推广0.015毫米加厚地膜,使用面积50%以上。加厚地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地膜的增温、保墒、除草作用,还可以有效提高地膜回收率,减少白色污染,保护耕地质量,提高作物产量,切实做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在木李镇西董村的村委办公室内,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为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种植户做详细的登记。负责人张立慧说:“我们为地膜使用户做好登记后,到农作物再次播种的时候,更方便发放和回收地膜。以前庄稼收完后,地膜没办法处理,只能掩埋或焚烧。现在的政策好了,废旧农膜回收不仅让我们农民增加了收益,让村庄、田园环境变得更整洁,而且还减轻了土壤污染以及出苗率低的危害。”
目前,木李镇3000余亩的农田已经全部使用了加厚高强度地膜。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石晓静 报道)